• --
  • --
  • 校历
当前位置: 津桥首页 > 团学工作 > 正文
挺起不屈的脊梁 用坚强的意志与爱心战胜自然的不公
作者:团学工作 来源:院团委
  为激励我院学生深入学习和实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积极投身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去,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入社会,扎根基层和农村开展送温暖活动,同时结合今年普洱市宁洱县发生了6.4级大地震,在全国各地纷纷带去了各种捐助、支援活动的爱心之举的形式下,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先后联合昆明五华区厂口乡乡政府、宁洱县人民政府,特筹建了一支津桥MD大学生艺术团实践服务慰问队先后到两地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将津桥师生的爱心送到灾区人民那儿,送去精神食粮,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宣传“科技兴农”、和谐社会思想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践中更好的认识自己,奉献社会,提高素质。
  骄阳似火,抵挡不住我们激情的释放、热情的挥洒;路途漫漫,终究被我们坚强的意志与大爱征服。2007年7月12日,在我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由我院团委精心筹备的这支三下乡队伍开赴普洱市受灾严重的宁洱县,开始了本次继厂口乡文艺演出为期6天活动的第二站。经过近10个小时的长途奔波,我们到了宁洱县凤阳第三中学,在那里我们受到了普洱扶贫办主任李建同志、乡镇领导以及该校师生的热情接待并为我们举行了简陋却庄重的接待会。在捐赠仪式上,我院团委书记孙昀老师介绍了我院的办学特色,对他们抗震、以及震后修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对他们的盛情接待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代表津桥师生向该校传递了一份爱心,一份情谊,并代表学院向该校捐赠了10125元。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津桥师生将那份爱心传递给了灾区人民,给他们的心中涌入了那股爱的暖流,我们相信,这份来自千里之外的爱心,定能融化、转化为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我们相信我们的努力定不会付之东流,定会有回报。
  7月13、14日,我们相继为新平村,温泉村的老乡带去了两档精心筹备的文艺演出,开始了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同时在活动期间我们通过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对防毒禁毒、防艾进行宣传活动,以达到一行多效的目的。强大的演员阵容,精彩的节目制作,贴近人民群众口味的纯厚表演,从根本上保证了活动演出的圆满成功!场场演出,场场火爆,真正达到了活动活跃乡村文化的目的:诗歌朗诵<<津桥MY  LOVE >>诵出了津桥的发展历程,展示了津桥的教育教学特色,彰显了津桥的良好学风校风,展现了津桥学子朝气蓬勃的良好精神风貌 ;激情的现代舞火辣奔放.,展示了当代青年一代浓郁的青春气息和朝气蓬勃的良好精神风貌;柔情似水、缠绵悱恻却搞笑极有教育意义、新文化气息的《孔雀东南飞》,贴近群众口味,博得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从而把文艺演出推向高潮.
    同时,我们在参加服务慰问演出之外,我们还先后于13日中午、15日中午,在普洱扶贫办主任李建同志的指引和讲解下,我们先后参观宁洱县的一些重点景点,以达到使我们感受普洱精神,接受精神的充实和洗礼,砥砺我们品格、磨砺意志的目的。我们参观了茶马古道的源头——茶源广场及位于广场一侧的茶马古道碑,云南第一民族茶艺馆,以及宁洱县最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民族团结园参观了“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重走茶马古道等,通过参观、亲身体验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普洱作为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以及茶马古道源头所特有的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普洱地区浓厚淳朴的民风,以及普洱人民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情感以及当地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于挑战困难和挫折的精神,从而使我们深受感动和激励,使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和勇气去面对今后的生活和复杂人生;使我们更有激情和信念去撮败一切的困难——我们有着普洱的精神食粮作后盾。
除此之外,我们坚持扎跟农村,深入农村,品味农村生活,积极锻炼实践,了解民生民情,理解社会的下乡理念,在向温泉村村干部大概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之后,在李主任和当地村干部的的指引下,我们分组深入农户,与当地村民一起聊天攀谈,向他们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困难,生活现状,经济收入渠道,子女教育状况,以及该村的医疗情况等,通过调查,我们深刻了解到民生的疾苦,民生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所取得的巨大变化,以及实现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使我们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努力学习,去回报社会。
  7月16日,我们结束了活动,回到了学校!
总之,我们此次三下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当然,此次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我院全院师生的携手努力和支持,离不开宁洱县政府和普洱扶贫办李主任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团委书记孙老师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全体下乡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此次活动:一 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是我们在实践中成材。本次活动不但可以有效的推进农村文明建设,引导我们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情,也能切实促进我们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逐渐成长,实现社会实践的“人才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也有效的磨砺了我们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家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真正做到“双赢”。二  丰富了我们的阅历,增加了常识,有助于我院今后类似活动的顺利开展。三  将爱心与行动扎跟于农村,从而把三下乡变为常下乡,在农村建立我院的学生的实践基地提供了可能性和可供参考性。
我们相信,“三下乡”活动所获得的收获定会成为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定会成为我们人生成长的一座灯塔,指引我们朝向更加灿烂、更加光明的阳光大道前行!

                                               院团委调研部:张鹏